世界地球日的反思和運動永續的方向

2025-04-22 14:34

今天是 世界地球日(Earth Day),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:全球對永續的努力已有可見成效,但仍需加倍前進,才能確保地球的未來。以下是人類目前在永續發展上的重要成果與未來應聚焦的改進方向:我們已經做到的; 

1. 再生能源快速發展

太陽能與風力成本大幅下降,已成許多國家的主力發電來源。根據IEA,2023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到歷史新高。

2. 國際協定與氣候承諾

《巴黎協定》讓全球195個國家共同承諾控制全球升溫,許多國家已提出淨零碳排時間表(例如:歐盟2050、中國2060)。

3. 企業 ESG 跨界採行

全球企業越來越重視 ESG(環境、社會、治理)指標,投資人也將永續視為評估風險的重要因子。綠色金融市場與永續債券規模快速成長。

4. 循環經濟興起

各地開始落實「減少、重用、再利用、回收」的4R原則,從塑膠減量到食物浪費管理皆有所進展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未來應改進的方向
1. 從承諾到行動的落差
雖然多國提出淨零碳排目標,但實際政策仍未能與目標匹配,需加速落實法規與產業轉型。
 
2. 氣候正義與南北差距
發展中國家承受氣候災害衝擊更大,但能獲得的資源與支援有限。未來需更多資金轉移與技術共享。
 
3. 轉型中的社會配套
綠色轉型過程中,需同時顧及就業轉型與弱勢群體支持,避免造成新的不平等。
 
4. 跨領域協作仍待加強
永續不只是環保,而是牽涉城市設計、交通、教育、科技與文化改變,需更多部門整合與民眾參與。
 
給未來的一句話:永續不是某個人的責任,而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。地球的未來取決於我們每天的選擇,從能源使用到飲食習慣,從教育到制度,我們都能做出改變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體育永續(Sustainable Sports) 正是未來推動綠色文化轉型的重要切入點,不只是比賽、場館,甚至整個體育生態圈都可以發揮影響力。以下是我們目前的成果與接下來應該努力的方向:

體育永續的進展成果

1. 國際大型賽事引領風潮

奧運與世足紛紛納入ESG與SDGs標準,如:東京奧運使用回收電子廢料製作獎牌。巴黎2024承諾碳足跡比前屆減少50%。

2. 永續場館與基礎設施

新一代體育場館朝向「零碳」、「零廢棄」設計,如阿聯酋的永續球場與德國的太陽能球場。多個國家推動再利用舊場館、建設多功能共享空間。

3. 綠色賽事行動

紐約馬拉松、柏林馬等大型賽事導入:可分解杯、水站減塑、電動物流車隊、跑者碳抵換平台

4. ESG成為運動組織評估新指標

國際奧會(IOC)、聯合國(UN Sports for Climate Action)推動賽事碳盤查與永續報告成為標配。越來越多品牌與聯盟要求活動主辦單位配合減碳與社會責任指標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應繼續努力的方向

1. 賽事「永續標章」機制

建立一套具有信任度的認證系統(如AOUA永續標籤),提升永續透明度與公信力。不只是環保,而是涵蓋「ESG三面向」:環境、社會、治理。

2. 碳盤查與碳足跡制度化

 目前多數賽事仍未進行全面碳足跡計算與揭露。可推動:開賽前預估碳足跡、比賽後進行碳報告、自願碳抵換平台串接(如參賽者認購碳權)

3. 運動品牌與贊助商的永續連結

鼓勵企業贊助時納入永續要求,如:贊助使用再生材質產品支持社區環境教育與運動平權
 
4. 全民參與與教育
不只是頂尖賽事,連學校運動會、在地跑團也能成為永續推動者。導入「永續宣言」、「綠色跑者守則」、「少塑自備運動包」等概念。
 
一個未來的想像:
一場理想的綠色賽事,賽道兩旁是風力與太陽能供電的裝置,跑者自備環保水壺,完賽獎牌來自在地回收素材。報名系統引導參賽者選擇碳抵換選項,賽後自動生成個人碳影響報告與改善建議。這不僅是一場比賽,更是一次生活方式的實驗場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 

 

 
 

 

 

 
太陽能與風力成本大幅下降,已成許多國家的主力發電來源。
根據IEA,2023年全球新增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到歷史新高。